(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)
蓝鲸新闻 2 月 25 日讯(记者 邵雨婷)2 月 24 日,港交所官网显示,科创板上市公司天岳先进(688234.SH)递交上市申请,拟实现" A+H ",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为其联席保荐人。
2022 年 1 月,天岳先进登陆科创板成为"碳化硅衬底第一股",上市后,公司却业绩"变脸",股价也处于长期破发的境况。经过两年调整,公司终于在此次递表前实现扭亏为盈。若成功在港上市,天岳先进的估值或也将重新被定义。
2 月 25 日,天岳先进报收 63.70 元 / 股,涨 4.86%,总市值为 273.73 亿元。
A股上市后业绩"变脸",递表前扭亏
招股书显示,天岳先进成立于 2010 年,专注于碳化硅(SiC)衬底材料的研发与生产,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、AI 数据中心、光伏等领域。按销售收入计算,天岳先进在 2023 年全球碳化硅衬底制造商中排名前三,市场份额为 14.8%。
2022 年 1 月,天岳先进登陆科创板,成为"碳化硅衬底第一股",募集资金总额 35.58 亿元,扣除相关费用后的募资净额为 32.03 亿元,超募 12 亿元。
不过,上市首日,天岳先进就遭遇盘中破发。2022 年 1 月 12 日,天岳先进在科创板上市,发行价为 82.79 元 / 股,开盘后股价一度破发,盘中最低价格只有 74.51 元 / 股。此后公司股价依旧波动,最低跌至 41 元 / 股左右,2 月 25 日,天岳先进报收 63.70 元 / 股,仍未达到发行价,总市值为 273.73 亿元。
二级市场表现不佳的同时,天岳先进的业绩也遭遇了滑铁卢。财报显示,2022 年归母净利润亏损 1.76 亿元,扣非净利润亏损 2.58 亿元;2023 年虽营收增长至 12.51 亿元,但净利润仍亏损 4572 万元。
年报显示了,亏损主要由于新建产能进度受阻导致产线临时性下滑,产品结构调整引发产能利用率下降,以及人员扩张导致薪酬支出激增等。天岳先进表示,公司所处的宽禁带半导体产业前期投入大、研发支出高,未来若持续进行产能扩张,公司业绩仍存在亏损风险。
不过,此次递表前日,2 月 23 日,天岳先进发布了最新业绩快报。2024 年,公司实现营收 17.68 亿元,同比增长 41.37%,归母净利润为 1.8 亿元,扣非净利润为 1.58 亿元,均同比扭亏为盈。
天岳先进表示,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大尺寸(8 英寸)导电型碳化硅衬底产能释放及海外市场拓展,2024 年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 34%。
据招股书,天岳先进的导电型衬底市占率跃居全球第二,半绝缘型衬底市占率连续多年前三。客户覆盖全球前十大功率半导体企业超 50%,包括英飞凌、博世、特斯拉等,并通过车规级认证加速海外订单交付。
超募 12 亿仍不够花,终止定增后赴港募资
虽然此前天岳先进通过科创板超募了 12 亿元,但募投项目的资金需求量较大。
目前,天岳先进的募投项目尚未完成。据公告,截至 2024 年 3 月 31 日,募投项目累计投入 18.96 亿元,完成率 94.8%,剩余 1.04 亿元未投入。上海临港工厂一期 30 万片 / 年 8 英寸导电型衬底产能已提前达产,二期规划 96 万片 / 年产能正在推进。
上市两年来,天岳先进 35 亿元的募集资金已使用超 26 亿元,剩余资金仅 5.77 亿元。截至 2024 年三季度末,公司的货币资金为 10.25 亿元,短期借款为 4 亿元,短期偿债能力较强。
不缺钱的天岳先进仍通过定增或港股 IPO 补充流动性。
2024 年 7 月,天岳先进发布公告称,拟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,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3 亿元,全部投入到 8 英寸车规级碳化硅衬底制备技术提升项目。不过,最终天岳先进还是终止定增,转而选择赴港上市募资。
从行业来看,全球碳化硅衬底市场集中度极高,前五大厂商占据 68.3% 份额。目前,碳化硅衬底行业正加速向 8 英寸衬底转型,天岳先进虽已实现 8 英寸衬底批量销售,但全球市场份额仍落后于国际大厂 Wolfspeed、意法半导体等,而国内厂商如三安光电、士兰微等加速布局 8 英寸衬底产能,价格战或压缩利润空间。
据灼识咨询,2024 年碳化硅晶圆市场经历了显著的价格调整,降价幅度达到近 30%。6 英寸 SiC 衬底的价格在 2024 年中期已经跌至 500 美元以下,接近中国制造商的生产成本线,而到了第四季度,价格进一步下降至 450 美元。
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正在从 6 英寸晶圆向 8 英寸晶圆过渡,此次赴港 IPO,天岳先进拟将募集资金用于扩产 8 英寸衬底;加大研发投入,加速 12 英寸衬底技术的突破及国际化布局,加强与国际车企,如特斯拉、比亚迪及晶圆代工厂,如台积电等的合作。